標題就是創立這個部落格的起源。

 

台灣越來越多夫妻尋求醫師做試管嬰兒,大多數都是經過一番煎熬才踏出第一步。「不孕」這稍有禁忌的話題,拜現在網路資訊發達,找到相關資訊並不難。

但,眾說紛紜的內容,到底什麼才是真的?

 

先介紹做試管療程妳/你應該知道的三個角色:

1. 醫師  應該不用介紹吧

2. 諮詢師:協助病患療程進行、了解試管嬰兒流程、風險、費用、給予心理支持等。

3. 胚胎師:執行與精子、卵子、胚胎相關的操作技術

 

好啦~我知道以上說明有點簡略,但為什麼要先介紹這三個角色呢?

因為醫院不是只有醫生跟護理師而已啦!還有很多專業人員耶!

每個都缺一不可,請尊重專業

 

 

回正題!懷孕率高的生殖機構一定有一個很強的實驗室,包含胚胎師及實驗室內的軟、硬體設備。

 

澳洲大型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leader - Cecilia博士今年來台演講,有一段大意是說:

人工生殖中精子、卵子、子宮環境等先天因素不是我們能改變的;在我們能控制的因素中,醫生的技術影響了30%,實驗室則影響了70%。一個醫生的用藥技巧不好,好的實驗室仍可培育出好胚胎讓患者懷孕;但沒有好的實驗室支持,醫生用藥技巧再高明也沒用。」

現場很多醫師聽了可能有些不服氣吧(笑

 

很多醫師不了解胚胎師是要求高度專業技術、承受高度壓力的職業,何況是一般大眾。

 

高度專業技術:除了技術門檻高,技術純熟的胚胎師養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,在歐美一般約3~5年以上的時間。在高度壓榨人力的台灣應該有縮短一點啦

 

承受高度壓力:卵子、精子都可能得來不易,形成胚胎就是一個個小生命。除了競競業業對待每個生命外,病患沒懷孕時醫生第一個矛頭通常就是指向實驗室...

 

胚胎師經手的每個環節,影響所及可能就是一個生命,因此極度要求技術、抗壓性及職業道德。

每天觀察胚胎寶寶們的生長狀況,給予最適當的處置,常常在心中默默為胚胎們加油打氣,像自己的小孩一樣,胚胎植入時帶著最大的祝福,衷心盼望這個幸福種子能順利成長茁壯。

這就是我熱愛著個職業的原因吧!

 

可惜台灣胚胎師沒有自己的公會,技術傳承幾乎是師徒制、薪資不透明、不同生殖機構胚胎師技術良莠不齊,對醫生及病患都相當可惜。

自己有幸在懷孕率還不錯的生殖機構工作,大家也都不斷進修交流精進技術。

接下來陸續新增的文章,希望簡單易懂、中立(但可能很赤裸)的說明,讓更多人在茫茫資訊大海中有正確的方向,選擇良好的生殖機構,也讓更多人認識胚胎師!

 

歡迎大家分享並留言告訴我想知道什麼資訊(非我專業就不撈過界啦)

但請不要詢問推薦的機構、醫生?哪邊好哪邊不好?

涉及廣告或擋人財路並非開設這個部落格的本意

 

懷孕了,別忘了當初默默為您悉心促成、照顧寶寶的胚胎師喔:)

arrow
arrow

    gd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